Elise Hua2021年8月17日2 分鐘聲迷耳眩-錯聽實驗展演2021年CREATORS計畫之一「聲迷耳眩」,起點來自於人類聽覺上的限制,以及感知的浮動性。作曲家花逸芯展開了聽覺錯覺相關的研究與創作,並反思科技、藝術與感知間的關係。 在一系列研究錯聽的過程中,藝術家不僅有了許多有趣的發現,也累積了一些聲音素材,並應用於音樂創作中。本...
Elise Hua2021年7月4日2 分鐘聲音從哪來? What-Where Dissociation在問卷調查中,有一題試問受試者,聲音在哪一邊? 如果您還沒有做過有趣的聽覺實驗,請點此測驗: https://forms.gle/1Tse4hgb9CYLHDPb7 (防雷頁) 這兩個音檔兩邊聲道的聲音是一模一樣的,只不過其中一邊比另一邊慢了 1...
Elise Hua2021年6月27日1 分鐘無限迴圈「圓圈」與「循環」可以製造出永無止盡的感覺,善用數學方法便可巧妙地營造出錯覺。 音高集合 (pitch class) 本身就是循環性的東西,從一個音符往上或往下12個半音,也就是高八度或低八度,聽起來會有相似的感受,我們在演唱時則是給它們同樣的音名。高八度和低八度在數學上的...
Elise Hua2021年6月22日3 分鐘群組效應 Grouping Effect - Part 2接續 Part 1。柴可夫斯基 (Pyotr Ilyich Tchaikovsky, 1840-1893) 的 Symphony No.6 – Pathétique (1893) 《悲愴》中第四樂章開頭的動機 (motif),小提琴的部分是個很有趣的錯覺。...
Elise Hua2021年6月17日3 分鐘聲迷耳眩—錯聽實驗與原理工作坊 [Workshop] Sound Fusion in Confusion: The Experiment and Theory of Auditory Illusion❚ 聲迷耳眩-錯聽實驗與原理工作坊 ❚ Sound Fusion in Confusion: The Experiment and Theory of Auditory Illusion 講者:花逸芯 日期:2021.6.25 週五 14:00-16:00 線上平台:將使用...
Elise Hua2021年6月13日2 分鐘群組效應 Grouping Effect - Part 1人類傾向把位置較接近、相似性較高的事物歸類為一組一組的,如下圖(註1): (a) 圖中,我們傾向將距離較近的兩個黑點歸成一組一組的。 (b) 圖,我們傾向將同樣顏色和同列的圓點當作一組。 群組效應在人類的演化上佔了重要的角色,它有助於人類快速理解周遭環境的狀況。 在上一篇的...